第四章 风云人物(第3/6页)
只留将军素基和两千人马镇守,另一名将军镇守吞武里,大部队全部回国。郑信率军杀来,先占领吞武里,再攻取大城,缅甸两名将军全部阵亡。仅仅用了七个月,他便夺回沦陷的国都,随后又迁都吞武里,逐一收复失地,彻底拯救了即将败亡的国家。此时,缅军因与清军屡屡交战,国力渐渐衰弱,无力再犯暹罗,只好匆匆结束了这场战争。
郑信王墓每年都会有很多泰国本地人和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敬拜和参观。
郑信麾下有两名兄弟将领,哥哥彼昭耶却克里,弟弟马哈蒙特里。在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里,两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郑信赏识。后来,在郑信的授意下,哥哥彼昭耶却克里留守泰国与老挝、缅甸交界的边境,弟弟被封为苏拉司王子,远征柬埔寨。
1782年,将军山加武里起了谋反之心,煽动一帮贵族欲夺王位,郑信答应让位退入寺院。彼昭耶却克里闻讯后立刻率军返回,将山加武里等人制服,接着又马上宣布自立为王,号称拉玛一世。此时的郑信已经削发为僧,但他还是未能逃过劫数,被夺位掌权的彼昭耶却克里及贵族们下令处死,死时年仅48岁。
郑信王虽然横遭厄运,但在历代史学家的眼里,他是统一全泰功勋卓著的复国者,也是第一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裔。为了表达景仰之情,人们相继在中国和泰国为其建起了纪念碑、雕像与墓地。1998年,泰国的诗琳通公主还专程前往广东澄海区拜谒郑信的衣冠冢。
郑信王的传说
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在郑信的最后一段生命时光里另有蹊跷之事。这位大帝的身边有两位美丽的妃子,听说妃子与侍卫有染,他便将二人处死。事后,郑信发现两位妃子系被诬告,心里痛悔不已竟至疯癫。看到国王因此而荒废政事,大臣们心怀怨愤,继而引发了夺位之争。
改革者马古大帝
你可能没听说过马古大帝,但一定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安娜与国王》。香港巨星周润发在影片里出演的“国王”,其原型就是泰国的马古大帝。马古又译蒙固,在泰语里意为“王冠”,他是曼谷王朝的第四代国王,即拉玛四世,是泰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者。
◎从游僧到改革者
马古于1804年出生,十二岁时即被父亲委任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是泰国王位的第一继承人。二十岁那一年他出家为僧,可是刚刚过去半个月,父亲拉玛二世便溘然去世。异母兄弟喃格劳借此机会登上王位,史称拉玛三世。当时,不少王公大臣劝其还俗夺回王位,但是马古为了避免局势动荡干脆一心向佛,做了27年的和尚。为僧期间,他巡游世界各地,在西方国家广泛学习拉丁文、英语和天文学知识。
马古大帝黄金雕像
1851年,拉玛三世去世,马古继承王位,史称拉玛四世。此后一段时期里,西方的英法两国大肆侵扰东方,暹罗屡次遭到威胁。1861年,马古大帝打算向美国赠送一对大象,遂邀林肯总统的捕象船入国。但是林肯总统在复函中表示:“美国正在发展机械化,不需要大象做劳动力。”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邀请者,马古在心生敬意的同时,开始致力于国内改革。
多年的国外游历令这位国王非常重视西学,很希望子女也像自己一样通晓西学。1862年,他特意邀请了英国女教师安娜·列奥诺温斯前来暹罗,为王子公主们教授英语和其他科学知识——这就是《安娜与国王》的故事原型。同时,这位国王还废除了经过国王面前必须爬行的旧礼,一切外国使臣朝见均可免予殿前匍匐及跪拜等。
马古大帝纪念公园里的庙宇马古大帝一生尊崇佛法,他在世时,这里必定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吧。
◎推行各项改革措施
宫廷里的改革悄悄进行,宫廷外的改革如火如荼。在马古执政期间,这个东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批新发行的锡币和铜币代替了长期使用的贝壳;曼谷大街上开辟了保城路、乍仑功路(荣都路)、席隆路(风色路)等;帕东功运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郑信王墓每年都会有很多泰国本地人和世界各地游客前来敬拜和参观。
郑信麾下有两名兄弟将领,哥哥彼昭耶却克里,弟弟马哈蒙特里。在这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里,两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郑信赏识。后来,在郑信的授意下,哥哥彼昭耶却克里留守泰国与老挝、缅甸交界的边境,弟弟被封为苏拉司王子,远征柬埔寨。
1782年,将军山加武里起了谋反之心,煽动一帮贵族欲夺王位,郑信答应让位退入寺院。彼昭耶却克里闻讯后立刻率军返回,将山加武里等人制服,接着又马上宣布自立为王,号称拉玛一世。此时的郑信已经削发为僧,但他还是未能逃过劫数,被夺位掌权的彼昭耶却克里及贵族们下令处死,死时年仅48岁。
郑信王虽然横遭厄运,但在历代史学家的眼里,他是统一全泰功勋卓著的复国者,也是第一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裔。为了表达景仰之情,人们相继在中国和泰国为其建起了纪念碑、雕像与墓地。1998年,泰国的诗琳通公主还专程前往广东澄海区拜谒郑信的衣冠冢。
郑信王的传说
也有一些史学家认为,在郑信的最后一段生命时光里另有蹊跷之事。这位大帝的身边有两位美丽的妃子,听说妃子与侍卫有染,他便将二人处死。事后,郑信发现两位妃子系被诬告,心里痛悔不已竟至疯癫。看到国王因此而荒废政事,大臣们心怀怨愤,继而引发了夺位之争。
改革者马古大帝
你可能没听说过马古大帝,但一定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安娜与国王》。香港巨星周润发在影片里出演的“国王”,其原型就是泰国的马古大帝。马古又译蒙固,在泰语里意为“王冠”,他是曼谷王朝的第四代国王,即拉玛四世,是泰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改革者。
◎从游僧到改革者
马古于1804年出生,十二岁时即被父亲委任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是泰国王位的第一继承人。二十岁那一年他出家为僧,可是刚刚过去半个月,父亲拉玛二世便溘然去世。异母兄弟喃格劳借此机会登上王位,史称拉玛三世。当时,不少王公大臣劝其还俗夺回王位,但是马古为了避免局势动荡干脆一心向佛,做了27年的和尚。为僧期间,他巡游世界各地,在西方国家广泛学习拉丁文、英语和天文学知识。
马古大帝黄金雕像
1851年,拉玛三世去世,马古继承王位,史称拉玛四世。此后一段时期里,西方的英法两国大肆侵扰东方,暹罗屡次遭到威胁。1861年,马古大帝打算向美国赠送一对大象,遂邀林肯总统的捕象船入国。但是林肯总统在复函中表示:“美国正在发展机械化,不需要大象做劳动力。”这句话深深刺激了邀请者,马古在心生敬意的同时,开始致力于国内改革。
多年的国外游历令这位国王非常重视西学,很希望子女也像自己一样通晓西学。1862年,他特意邀请了英国女教师安娜·列奥诺温斯前来暹罗,为王子公主们教授英语和其他科学知识——这就是《安娜与国王》的故事原型。同时,这位国王还废除了经过国王面前必须爬行的旧礼,一切外国使臣朝见均可免予殿前匍匐及跪拜等。
马古大帝纪念公园里的庙宇马古大帝一生尊崇佛法,他在世时,这里必定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吧。
◎推行各项改革措施
宫廷里的改革悄悄进行,宫廷外的改革如火如荼。在马古执政期间,这个东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批新发行的锡币和铜币代替了长期使用的贝壳;曼谷大街上开辟了保城路、乍仑功路(荣都路)、席隆路(风色路)等;帕东功运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