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风云人物(第2/6页)
战不断,但总体来说,国内时局相对平稳。16世纪中期,来自南方的缅甸王莽应龙率领军队悍然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大城王国的实际操控者——权臣坦马罗阇选择了投降。接着,他被缅甸王扶植成一个傀儡国王,并交出两个儿子作为人质前往缅甸,这两个人质是哥哥“黑王子”帕那莱和弟弟“白王子”厄迦陀沙律。几年过去,坦马罗阇又向莽应龙献出自己的女儿,方才换得两个儿子回国。
纳腊萱大帝的雕像
“黑王子”帕那莱回国后改名纳腊萱,暗中操练兵马积蓄实力。16世纪80年代,缅甸王莽应龙去世,儿子莽应里继位,父子王权更迭之时,缅甸国内爆发了一场内乱。借着这个机会,纳腊萱于1584年趁机宣布脱离缅甸,恢复大城王国的独立主权。缅王莽应里怒不可遏,在1584年和1586年两次发兵入侵。可是,这支征伐军两次均未能如愿,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军回国。
◎一场象战决胜负
1590年,坦马罗阇去世,纳腊萱正式继位,由“黑王子”荣升为“黑帝”,成为新一任大城国王。在其后三年里,缅军曾两次来伐,第一次败退回国,第二次两军交战于廓沙拉。
廓沙拉之战充满了戏剧性,据说战争进行到紧要关头之时,纳腊萱的战象失去控制,直直冲入缅军阵营之中。此时,缅甸太子帕玛哈乌拔拉正骑着战象站在一片树荫下。纳腊萱身陷重围已无退路,索性向对方言语相激发出挑战。在全军将士面前,堂堂太子哪肯失去颜面?于是,两位首领乘着战象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缅甸太子被纳腊萱一刀劈下当场战死。主帅一死,缅军顿时阵脚大乱,大批人马四散而逃。纳腊萱指挥全军奋勇追击,顺利取得了胜利。廓沙拉之战发生在1593年1月18日,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战争,泰国人民把1月18日定为建军节。
经此一战,大城王国彻底扭转战局。勇武的黑帝挥师而上连连用兵,先迅速攻占大片土地,接着将柬埔寨收为附属国,而后从缅甸手中夺取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土地。大城王国的疆土得到了极大扩张,整个泰国历史上的一张最大版图正在形成。
1605年,纳腊萱再次亲征缅甸,不料在途中身染重疾,溘然离世。为了纪念这位拯救国家开疆拓土的伟大领袖,人们建起了多座宫殿、佛寺、炮台,还将那场经典象战刻成精美的浮雕。泰国国徽上也留有纳腊萱大帝的鲜明印记,在红色大鹏鸟背部蹲坐的守护神就是他的象征。
人们敬仰于纳腊萱大帝的丰功伟绩,精心打造了很多公鸡雕像摆放在大帝雕像的周围,以示敬慕和美好的祝愿。
郑信王的传奇
在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缔造者郑信却光芒万丈。为了纪念这位国家命运的拯救者,人们将其列入泰国五大帝之列,尊称为郑信王、达信大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青年时期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文武双全的救国者
郑信的父亲郑镛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本是广东澄海区富里乡人,年少放荡不羁四处闯荡,后来辗转进入暹罗的大城,创下一番庞大的家业,并娶了一位暹罗女子为妻。1734年,两人育有一子郑信。
气势不凡的郑信王雕像
郑信在很小的时候即拜暹罗的财政大臣耶高里克为义父,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佛典与泰文、巴利文、中文、印度文、缅文等,并被义父送入宫廷里担任国王侍卫,深受国王宠信。他不但自己会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而且精通律志、兵法和骑术,善使各种武器,堪称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1767年,缅军悍然发起一系列猛攻,大城王国沦亡。郑信带了五百官兵突出重围夺路而逃,一直退到了家乡罗永。此时,中国的清政府为了牵制缅军,大力支持郑信,使其兵员迅速增至五千人。郑信率领这五千兵马攻城略地,迅速成为暹罗东部的首领。
◎横遭厄运的复国者
缅军攻陷大城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纳腊萱大帝的雕像
“黑王子”帕那莱回国后改名纳腊萱,暗中操练兵马积蓄实力。16世纪80年代,缅甸王莽应龙去世,儿子莽应里继位,父子王权更迭之时,缅甸国内爆发了一场内乱。借着这个机会,纳腊萱于1584年趁机宣布脱离缅甸,恢复大城王国的独立主权。缅王莽应里怒不可遏,在1584年和1586年两次发兵入侵。可是,这支征伐军两次均未能如愿,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军回国。
◎一场象战决胜负
1590年,坦马罗阇去世,纳腊萱正式继位,由“黑王子”荣升为“黑帝”,成为新一任大城国王。在其后三年里,缅军曾两次来伐,第一次败退回国,第二次两军交战于廓沙拉。
廓沙拉之战充满了戏剧性,据说战争进行到紧要关头之时,纳腊萱的战象失去控制,直直冲入缅军阵营之中。此时,缅甸太子帕玛哈乌拔拉正骑着战象站在一片树荫下。纳腊萱身陷重围已无退路,索性向对方言语相激发出挑战。在全军将士面前,堂堂太子哪肯失去颜面?于是,两位首领乘着战象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结果,缅甸太子被纳腊萱一刀劈下当场战死。主帅一死,缅军顿时阵脚大乱,大批人马四散而逃。纳腊萱指挥全军奋勇追击,顺利取得了胜利。廓沙拉之战发生在1593年1月18日,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战争,泰国人民把1月18日定为建军节。
经此一战,大城王国彻底扭转战局。勇武的黑帝挥师而上连连用兵,先迅速攻占大片土地,接着将柬埔寨收为附属国,而后从缅甸手中夺取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土地。大城王国的疆土得到了极大扩张,整个泰国历史上的一张最大版图正在形成。
1605年,纳腊萱再次亲征缅甸,不料在途中身染重疾,溘然离世。为了纪念这位拯救国家开疆拓土的伟大领袖,人们建起了多座宫殿、佛寺、炮台,还将那场经典象战刻成精美的浮雕。泰国国徽上也留有纳腊萱大帝的鲜明印记,在红色大鹏鸟背部蹲坐的守护神就是他的象征。
人们敬仰于纳腊萱大帝的丰功伟绩,精心打造了很多公鸡雕像摆放在大帝雕像的周围,以示敬慕和美好的祝愿。
郑信王的传奇
在泰国历史上,吞武里王朝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缔造者郑信却光芒万丈。为了纪念这位国家命运的拯救者,人们将其列入泰国五大帝之列,尊称为郑信王、达信大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青年时期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文武双全的救国者
郑信的父亲郑镛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他本是广东澄海区富里乡人,年少放荡不羁四处闯荡,后来辗转进入暹罗的大城,创下一番庞大的家业,并娶了一位暹罗女子为妻。1734年,两人育有一子郑信。
气势不凡的郑信王雕像
郑信在很小的时候即拜暹罗的财政大臣耶高里克为义父,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熟练掌握各种佛典与泰文、巴利文、中文、印度文、缅文等,并被义父送入宫廷里担任国王侍卫,深受国王宠信。他不但自己会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而且精通律志、兵法和骑术,善使各种武器,堪称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1767年,缅军悍然发起一系列猛攻,大城王国沦亡。郑信带了五百官兵突出重围夺路而逃,一直退到了家乡罗永。此时,中国的清政府为了牵制缅军,大力支持郑信,使其兵员迅速增至五千人。郑信率领这五千兵马攻城略地,迅速成为暹罗东部的首领。
◎横遭厄运的复国者
缅军攻陷大城以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