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美风情(第10/19页)

 ◎缅怀之地

    战争的残酷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即使亲历者已经远去,悲惨的瞬间也可能留于后世。

    杰西战争博物馆位于北碧南郊,创建者是春波寺的一位僧人。博物馆的名字“jeath”取自日本(japan)、英国(england)、美国(america)、泰国(thailand)、荷兰(holland)五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的缩写。二战期间,这五个国家的士兵聚在北碧,展开了一场无关民意的硝烟之战。

    桂河大桥矗立于夕阳下的桂河大桥,虽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纷争,但那段残酷的历史是任谁也抹不掉的。

    博物馆并不怎么正规,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旧貌,几个竹屋有些类似二战时期的监狱,均由僧侣管理。然而,这里记录了1.6万盟军战俘和10万亚洲劳工死于修建“死亡铁路”的真实事件。那些展出的绘画、书信、地图、饭盒、纸笔和关于战争的泛黄旧照片,均在见证一场巨大的牺牲以及日军对战俘的非人折磨。

    泰缅铁路中心里也记录下这段历史,记录下日军在东南亚犯下的侵略罪行,记录独裁者如何企图用铁路连接曼谷和仰光,以便他们运输军需物资,达到彻底侵占他国领土的目的。

    缅甸铁路中心的附近是北碧联军战俘公墓,将近7000名因为修筑“死亡铁路”而死的盟军战俘长眠于此。公墓的守候者是由英国伦敦战争公墓委员会自发组织的一群守墓人,他们尽心尽力地守卫着墓地,陪伴着那些离乡背井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们。

    夜丰颂:薄雾中的世外桃源

    夜丰颂府位于泰缅边境,西部和北部毗连缅甸,南邻哒府,东濒清迈府,面积为1.2万多平方千米,距离曼谷900多千米。由于境内山峦密布河流纵横,自然风光优美,终年云雾笼罩,犹如一座薄雾中的世外桃源,故而又被称作“三季雾都”与“泰国瑞士”。

    ◎边境的古寺

    与其他城市一样,夜丰颂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居高临下的“帕德康摩寺”。这座位于城镇西边康摩山上的庙宇是府际地界的标志之一,由夜丰颂第一位统治者在18世纪中期所建。里面有两座缅甸风格的洁白佛塔,大的一座建于1860年,小的一座建于1874年。

    站在帕德康摩寺的僧院之中,可以俯瞰夜丰颂的全景,还能眺望对面的缅甸。十几位僧侣在寺里打理一切,与当地居民过着安静恬淡悠然自得的生活。每年11月的水灯节,寺里都会举行放天灯仪式,那些点燃的蜡烛放入气球中,随风飘向天际,充满了梦幻与浪漫之美。

    荡着竹排畅游在这样的风景里,真有一种出世的感觉。

    建于19世纪末期的春甲铃寺收藏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品,有缅甸工匠于1857年雕刻的木制佛像、玻璃窗格还有泰雅族工匠描绘的佛像故事组图,线条流畅,非常精彩。

    具有鲜明缅甸风格的华温寺建于1863年,层层叠叠的多层屋顶仿佛女子的民族头饰,看起来非常有立体感。柚木庙宇内藏有一尊服饰精美的佛像,那是缅甸曼德勒主佛像的翻版。

    堪可寺建于1890年,从入口拱门到缅甸风格的过道顶盖很有特色,从大门到寺院覆棚顶的行道沿路有着典雅的金属细工屋檐。寺内供奉着五尊佛像与一座80年历史的孔雀镶彩宝座,另外还保存着不少泰雅族历史文本的手稿。

    因为夜丰颂常年雾气缭绕,再加上温差极大,所以当地建筑独具风格,比如寺庙里“高地板,低屋顶”的式样。一般民居房屋也是这样,房屋大小取决于居住者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普通住宅只有单层屋顶,贵族房屋则有两个或更多层的屋顶,搭建成城堡的形状。

    散落于山上的小茅屋,说不定是哪位隐居者留下的。

    湄苏林瀑布

    位于湄苏林国家公园里的湄苏林瀑布是泰国最高的瀑布之一,水流从高约200米的山谷中层层跌落,远远看去就像精灵的白发,飘逸灵动又遥不可及。这道瀑布水流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