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草原之风(第2/8页)

时,蒙古牧民如过节一般,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牲畜制作腊肉,留待过冬食用。有的牧民喜欢将羊肉置于羊肚内冷冻保鲜,有的牧民则喜欢将羊肉切成细条,挂起来阴干,等待第二年春天羊瘦不宜宰杀时再美美享用。

    煮全羊在蒙古语里称作“兀兹”,一般在那达慕、婚礼等重要庆典或招待贵宾时才会制作。它的做法很有讲究:将羊去除皮和内脏后,从脊背第七肋骨至尾部截为一段,再割下头、颈、四肢、胛各一块,带尾入锅,煮熟后取出,按照卧羊的姿势摆在大长盘里。端上桌的时候,羊头要朝向最主要的客人。这道美食的特点在于:虽然从同一锅里煮熟,但每个部位的肉味各不相同,能给食客带来完全不同的味觉享受。

    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除了白食和肉食,谷物食品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蒙古人喜欢的谷物食品有奶煮面条、火烧、肉面肠、奶油糕点、油炸糕点、馅饼、包子、火烧、荞面粉肠等。在日益改进的饮食习惯中,另一些俄式菜肴与中式菜肴也获得了许多蒙古人的认可。

    礼仪习俗

    蒙古人长期从事狩猎和游牧生活,性格豪爽、举止大方,并以热情好客而闻名于世。在社交场合里宾客相见时,蒙古人一般都会互致问候或施握手礼,但献上哈达要属一种最正统的礼节方式,同时也是蒙古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代表性礼节。

    ◎美丽的哈达

    蒙古人通常用献哈达来表示崇高的敬意。哈达是一种用丝绸、绢纱或棉布制作的“礼巾”,颜色有白色、浅黄色、蔚蓝色,一般宽30厘米,长0.5~1米,最长的可达3~4米,称为“朗脆”大哈达。哈达上绣有“八宝”“云林”等吉祥图案。

    白色哈达寓意“清白、朴实”,象征洁白纯净的心灵、幸福吉祥的生活、彼此信任的友情;黄色哈达象征尊敬与接纳、好运与幸福;蔚蓝色哈达象征生活像天空和大海一样清爽欢快、前程远大。

    薄如蝉翼的丝质哈达

    献哈达时,必须用双手捧着哈达,鞠躬献给对方。哈达的长度和献哈达的礼仪方式取决于接受者的身份或与献者关系的远近。给尊者或长辈献哈达时,身体要略微前倾,双手捧着哈达举过头顶,放到接受者的座位前或胸前。接受者的动作和姿态一般要同献者一样,并向对方表示谢意。

    蒙古人对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除了看门、守夜以外,它跟着主人放牧,护卫牧群应对外来的侵袭,甚至能替主人狩猎。

    蒙古人具有热情好客的传统,即使遇见陌生人也会以礼相待。他们把酒视为食品的精华,朋友见面常以酒水相待。因此到蒙古人家里做客,当主人敬酒时,应该痛快举杯一饮而尽,这样才能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如果客人实实在在毫不客气地痛饮饱餐,主人会感到格外高兴,认为对方诚实可交。

    蒙古人对长辈特别尊敬。长辈或尊者要坐在西边的尊位,长辈讲话时不能乱插话,长辈发问必须温和地回答,外出回来要到祖辈、父辈面前请安问好。

    ◎日常禁忌

    蒙古人认为火很神圣,是驱灾辟邪的圣物,因此禁止把刀插入火中,禁止用刀拨火,禁止在火上砍切东西,禁止在火上烤脚,禁止往火里扔脏物,以免刺伤或亵渎火神。由于自古以来随水草而居,蒙古人又特别崇敬水,认为在河里不能洗澡、洗脏东西,更不能倒垃圾、大小便。

    蒙古人忌讳黑色,将其称为“哈尔”,任何罪恶、不幸、背叛、贫穷等不吉事物都以黑色涵盖。

    蒙古人送礼时忌送帽子,帽子的口朝下则预示着会破坏别人运气。接递物品时,需以双手接递为敬,也可单独使用右手,但不能只用左手接递,更不能用手指或马鞭指向别人或接触别人的用具,那会被视为很不尊重对方。

    蒙古人对动物的感情非常深厚,把狗视为草原牧区的朋友。到牧区人家做客,千万不能打或呵斥主人家的狗,否则就是犯了禁忌,会遭到主人冷眼相待。不管客人是骑马还是驾车,在接近蒙古包时切忌重骑快行,否则便会惊动畜群,或是让主人误以为有坏消息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