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蒙古(第8/13页)
蒙古国本来就是一个地缘政治极其特殊的国家,一方面要坚定地选择民主化和市场经济道路,另一方面要坚持“多支点”“平衡”的外交政策。它借助自身优势,频频周旋于中俄两大国之间,努力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对于中俄来说,蒙古的广袤领土一直是个缓冲平台。成为缓冲平台的蒙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不得不对强大的邻居怀着复杂的心态,他曾说:“与中国和俄罗斯打交道很难,而我们要同时与这两个国家周旋。”
永久中立国
什么是永久中立国?永久中立国是指将永久中立奉为国家政策的国家。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它们都将奉行中立政策。在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目前已有7个国家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并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承认,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瑞士,其他6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
在巧妙的周旋之下,蒙古多年以来一直与邻国保持着睦邻友好、均衡等距的关系。2015年,三国关系出现一个微妙的变动。当年10月,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
对此,蒙古外交部部长普日布苏伦亲自做出了解释。他说,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25年,蒙古一直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现在只是于法律层面上宣布了“永久中立国”而已。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我们一直保持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还会继续下去”。
不管蒙古的这一举措是否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它已经指明该国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和平、均衡、等距离、多支点外交政策的拓展和延伸。
2015年出席金砖国家峰会的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
“草原之都”乌兰巴托
蒙古是个名副其实的草原国家,作为这个草原国家的首都,乌兰巴托自然享有“草原之都”的美名。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的北畔,市区里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零星分布的传统蒙古包。不同的建筑风格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复合之美。
◎漫长的发展史
在蒙古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都城是创建于1639年的乌尔戈,蒙古语为“宫殿”之意。乌尔戈位于达库伦僧院,地处距离乌兰巴托400多千米的后杭爱省内。该僧院是蒙古佛教领袖第一位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扎纳巴扎尔的住所,当时扎纳巴扎尔只有5岁。这座都城的建筑均用毛毡制成,便于在水草枯竭的季节里四处迁徙。据史料记载,乌尔戈沿着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图拉河一带至少迁徙了25次。在迁徙过程中,它曾几度更名,派生出多个奇奇怪怪的官方或非官方名字。
1913年时乌兰巴托城的全貌
在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的音乐会上,身着传统蒙古服装的人们欢快起舞。
1778年,库伦于现今的位置上定址,取名为毡城。后来,这座城市改称大库伦,意即大营地或大寺院,由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统治。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把外蒙古划为一个省级行政区,该省区的首府城市是乌里雅苏台。
1911年,蒙古宣布“自治”,将大库伦定为“首都”,同时更名为京都库伦,意即都城营地。经过十几年的动荡变迁,它于1924年更名为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的英雄城”。这次更名是为了纪念共产主义的胜利,乌兰巴托从此成为“自治”蒙古的正式“首都”。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俄罗斯人按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在此建起了许多剧院建筑和政府建筑,同时他们还破坏了当地不少古老的蒙古僧院及寺庙。如今,这座城市的建设方兴未艾,一批著名的现代建筑正在相继立起,比如成吉思汗广场、政府大厦、歌剧院、美术馆、中央邮局等。另一批古典建筑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保护,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永久中立国
什么是永久中立国?永久中立国是指将永久中立奉为国家政策的国家。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它们都将奉行中立政策。在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目前已有7个国家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并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承认,其中的典型代表是瑞士,其他6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
在巧妙的周旋之下,蒙古多年以来一直与邻国保持着睦邻友好、均衡等距的关系。2015年,三国关系出现一个微妙的变动。当年10月,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
对此,蒙古外交部部长普日布苏伦亲自做出了解释。他说,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25年,蒙古一直实行中立的外交政策,现在只是于法律层面上宣布了“永久中立国”而已。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我们一直保持平衡、中立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还会继续下去”。
不管蒙古的这一举措是否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它已经指明该国的发展方向仍然是和平、均衡、等距离、多支点外交政策的拓展和延伸。
2015年出席金砖国家峰会的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
“草原之都”乌兰巴托
蒙古是个名副其实的草原国家,作为这个草原国家的首都,乌兰巴托自然享有“草原之都”的美名。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的北畔,市区里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零星分布的传统蒙古包。不同的建筑风格彰显出这座城市的复合之美。
◎漫长的发展史
在蒙古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都城是创建于1639年的乌尔戈,蒙古语为“宫殿”之意。乌尔戈位于达库伦僧院,地处距离乌兰巴托400多千米的后杭爱省内。该僧院是蒙古佛教领袖第一位活佛哲布尊丹巴一世扎纳巴扎尔的住所,当时扎纳巴扎尔只有5岁。这座都城的建筑均用毛毡制成,便于在水草枯竭的季节里四处迁徙。据史料记载,乌尔戈沿着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图拉河一带至少迁徙了25次。在迁徙过程中,它曾几度更名,派生出多个奇奇怪怪的官方或非官方名字。
1913年时乌兰巴托城的全貌
在纪念成吉思汗诞辰800周年的音乐会上,身着传统蒙古服装的人们欢快起舞。
1778年,库伦于现今的位置上定址,取名为毡城。后来,这座城市改称大库伦,意即大营地或大寺院,由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统治。但是当时的清政府把外蒙古划为一个省级行政区,该省区的首府城市是乌里雅苏台。
1911年,蒙古宣布“自治”,将大库伦定为“首都”,同时更名为京都库伦,意即都城营地。经过十几年的动荡变迁,它于1924年更名为乌兰巴托,意思是“红色的英雄城”。这次更名是为了纪念共产主义的胜利,乌兰巴托从此成为“自治”蒙古的正式“首都”。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俄罗斯人按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在此建起了许多剧院建筑和政府建筑,同时他们还破坏了当地不少古老的蒙古僧院及寺庙。如今,这座城市的建设方兴未艾,一批著名的现代建筑正在相继立起,比如成吉思汗广场、政府大厦、歌剧院、美术馆、中央邮局等。另一批古典建筑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保护,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