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历久弥新的文化(第12/13页)
而梁赞诺夫能够一人连续出品两部影片已经无人能比。
不过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里,梁赞诺夫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他执导的《寂静的海湾》因为资金问题连续两次中断拍摄,分镜头剧本险些被改成文学剧本,因为演员还要在寒冷的冬季拍摄夏景——大家不敢拖延时间,因为无力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危机。
终于,《寂静的海湾》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青睐。据说首映当天,电影院的过道都站满了人,这部影片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俄罗斯的“金藤奖”。同年拍摄的另一部影片《老马》也获得了“赞美诗、电影、俄罗斯”大奖。
《命运的捉弄》电影海报
2015年11月,88岁高龄的梁赞诺夫因病去世。从其一生来看,他的艺术生涯长达66年,创作过10余部纪录片和将近30部故事片,其中包括21部喜剧。在那些深受观众青睐的喜剧作品里,梁赞诺夫善于通过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与轻松调侃的对白,表现一些“小人物”在生活底层不断挣扎奔波的景象,让更多的观众感同身受,进而领悟到喜剧背后的荒谬与真实。
由于这些影片的题材深刻,反映出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梁赞诺夫获得了广大观众的极高的称赞,不光被人们誉为“喜剧教父”,还因影片受众非常广泛而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独树一帜的帕赫姆托娃
她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为俄罗斯人民创作出大量经典歌曲。她的音乐语言真挚自然,情感饱满,她的音乐才华有目共睹,独树一帜。当帕赫姆托娃创作的歌曲轻轻响起,一位俄罗斯著名指挥家赞道:“一下子落到心里,又久久留在脑海里。”
◎音乐学院的高才生
1929年11月9日,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娃·帕赫姆托娃出生在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近郊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她从小即在音乐方面展示出过人天赋,4岁开始弹钢琴,上小学时就能将一些电影插曲完整地弹奏出来。
母亲非常疼爱她,一周三次带帕赫姆托娃去距离18千米外的斯大林格勒上音乐学校,然后静静待在走廊里等待女儿放学。1941年,被保送到音乐学院附中的帕赫姆托娃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入学,可恶的战争开始了,她不得不中断学习,随家人躲到别处,直到两年后才重新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中央音乐学校。
当时,在学校里任教的都是最负盛名的大音乐家和大教育家,帕赫姆托娃如鱼得水,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毕业后,老师推荐她进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的维萨利昂·舍巴林教授。这位教授不仅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还教育学生要为自己的创作负责,要为国家建设负责,他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舍巴林教授早就预见到帕赫姆托娃会成为著名的歌曲创作人才。果然,1953年,毕业班的帕赫姆托娃凭一首《骑兵行军歌》,在音乐学院举办的征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几个月后,她以全优的毕业成绩进入研究生班,潜心研究俄罗斯传统民歌,为将来的成功储备了丰富的基础功底。
◎《加加林星座》是一座纪念碑
1958年10月,帕赫姆托娃为影片《在那一边》谱写了主题歌《歌唱动荡的青春》。这首歌曲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男女老少都喜欢哼唱,帕赫姆托娃一举成名。接着,她又创作了许多大受欢迎的歌曲,比如《小鹰学飞》《好样的姑娘们》《朝气蓬勃的一伙》《爱情、共青团和春天》等。
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国上下开始展开大规模建设,人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帕赫姆托娃的精品歌曲不断推出,如《寄伊里姆河口的一封信》《马尔丘克弹着吉他》《心儿不可衰老》等。
2013年莫斯科国际音乐节上的帕赫姆托娃
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顺利进入太空。作为其好友的帕赫姆托娃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构思,写出套曲《拥抱天空》,5年后,她又完成套曲《加加林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不过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里,梁赞诺夫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他执导的《寂静的海湾》因为资金问题连续两次中断拍摄,分镜头剧本险些被改成文学剧本,因为演员还要在寒冷的冬季拍摄夏景——大家不敢拖延时间,因为无力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危机。
终于,《寂静的海湾》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青睐。据说首映当天,电影院的过道都站满了人,这部影片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俄罗斯的“金藤奖”。同年拍摄的另一部影片《老马》也获得了“赞美诗、电影、俄罗斯”大奖。
《命运的捉弄》电影海报
2015年11月,88岁高龄的梁赞诺夫因病去世。从其一生来看,他的艺术生涯长达66年,创作过10余部纪录片和将近30部故事片,其中包括21部喜剧。在那些深受观众青睐的喜剧作品里,梁赞诺夫善于通过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与轻松调侃的对白,表现一些“小人物”在生活底层不断挣扎奔波的景象,让更多的观众感同身受,进而领悟到喜剧背后的荒谬与真实。
由于这些影片的题材深刻,反映出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梁赞诺夫获得了广大观众的极高的称赞,不光被人们誉为“喜剧教父”,还因影片受众非常广泛而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独树一帜的帕赫姆托娃
她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为俄罗斯人民创作出大量经典歌曲。她的音乐语言真挚自然,情感饱满,她的音乐才华有目共睹,独树一帜。当帕赫姆托娃创作的歌曲轻轻响起,一位俄罗斯著名指挥家赞道:“一下子落到心里,又久久留在脑海里。”
◎音乐学院的高才生
1929年11月9日,亚历山德拉·尼古拉耶娃·帕赫姆托娃出生在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近郊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她从小即在音乐方面展示出过人天赋,4岁开始弹钢琴,上小学时就能将一些电影插曲完整地弹奏出来。
母亲非常疼爱她,一周三次带帕赫姆托娃去距离18千米外的斯大林格勒上音乐学校,然后静静待在走廊里等待女儿放学。1941年,被保送到音乐学院附中的帕赫姆托娃正兴高采烈地准备入学,可恶的战争开始了,她不得不中断学习,随家人躲到别处,直到两年后才重新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中央音乐学校。
当时,在学校里任教的都是最负盛名的大音乐家和大教育家,帕赫姆托娃如鱼得水,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徜徉。毕业后,老师推荐她进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著名的维萨利昂·舍巴林教授。这位教授不仅传授学生音乐知识,还教育学生要为自己的创作负责,要为国家建设负责,他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舍巴林教授早就预见到帕赫姆托娃会成为著名的歌曲创作人才。果然,1953年,毕业班的帕赫姆托娃凭一首《骑兵行军歌》,在音乐学院举办的征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几个月后,她以全优的毕业成绩进入研究生班,潜心研究俄罗斯传统民歌,为将来的成功储备了丰富的基础功底。
◎《加加林星座》是一座纪念碑
1958年10月,帕赫姆托娃为影片《在那一边》谱写了主题歌《歌唱动荡的青春》。这首歌曲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男女老少都喜欢哼唱,帕赫姆托娃一举成名。接着,她又创作了许多大受欢迎的歌曲,比如《小鹰学飞》《好样的姑娘们》《朝气蓬勃的一伙》《爱情、共青团和春天》等。
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国上下开始展开大规模建设,人们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帕赫姆托娃的精品歌曲不断推出,如《寄伊里姆河口的一封信》《马尔丘克弹着吉他》《心儿不可衰老》等。
2013年莫斯科国际音乐节上的帕赫姆托娃
1961年4月,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顺利进入太空。作为其好友的帕赫姆托娃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构思,写出套曲《拥抱天空》,5年后,她又完成套曲《加加林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