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库曼斯坦(第9/9页)

8世纪的土库曼斯坦正处于沙俄殖民时期,在沙俄的残酷统治下,底层社会的民众生活艰难,颠沛流离,各地起义不断,部落与部落间也多有内讧。人民的苦难、国家的动荡引发了马赫图姆库里的思索,生性敏感善良的他,时常“为了故土和时代而备感苦闷”。为谋求救国救民之道,青年时期的马赫图姆库里听从自身“灵魂的呼唤”,毅然离开家乡,赶赴多个国家游历。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游历时,马赫图姆库里接触到各国不同阶层的民众及各地风土人情,极大地增长了见闻,开阔了心胸,为之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土库曼斯坦于2003年发行的马赫图姆库里纪念邮票

    马赫图姆库里的诗歌,诗句唯美,朗朗上口,歌颂爱情、正义和纯洁的心灵,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共鸣。每一篇新作发布时,都会有四面八方的人集聚一堂,聆听、传抄马赫图姆库里的诗篇。毫不夸张地说,有骆驼的地方,就有马赫图姆库里的诗歌。直到如今,他的诗歌仍然脍炙人口。土库曼斯坦人民经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母亲吟唱的摇篮曲是马赫图姆库里的诗句;我们离开这个世界,送行的亲友们吟诵的同样是马赫图姆库里的诗句。”

    ◎伟大诗篇:净化心灵的金玉良言

    马赫图姆库里的诗篇包罗万象,有对民族统一的向往,对美丽景物的描述,也有诗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智慧。在那个混乱、分裂的时代,马赫图姆库里首次提出民族统一的观念,为奋斗中的土库曼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在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诗歌的地位如同《论语》之于中国,已成为人民奉行的道德模范和行为准则。

    土库曼斯坦首位总统尼亚佐夫曾赞誉马赫图姆库里“足以与人类伟大的儿子——孔子、屈原、菲尔多西、莎士比亚、但丁、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名”。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土库曼斯坦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马赫图姆库里诗歌节”,成立“马赫图姆库里青年联盟”,还在全国各地树立起多座马赫图姆库里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