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库曼斯坦(第7/9页)



    工程开工建设,并于1973年建成科佩特大坝和科佩特水库。第四期工程将运河水导向三个方向。从别列克特市开始,一股流向西南部的阿特拉克,一股流向巴尔坎纳巴德。巴尔坎纳巴德至巴希市之间,以管道代替地上河道,将运河水引入巴希市。

    卡拉库姆运河风光

    ◎“绿梦”成真,造福百万人

    对居于沙漠附近的人来说,绿色是最可爱的颜色,它代表了水草丰美的绿洲,能够为人畜带来生机。但是,土库曼斯坦沙漠遍布的先天自然条件,使很多地区的居民“望绿兴叹”。

    卡拉库姆大运河的建成,使这些居民的“绿梦”变为现实。它让沙漠之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东西通航的奇迹,滋养灌溉了100多万公顷农田和牧场,解决了土库曼斯坦中部、西部农牧业无水灌溉的历史难题,保证了主要工业城市的饮用、绿化用水,扩大了沿岸城市的绿化面积。沿河两岸,昔日荒地变成丰硕农田,放眼望去,到处绿意盎然,牲畜成群。运河工程造就了“一条奔涌在沙漠中的河流”“逆天的创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造福了土库曼斯坦700余万民众。

    不过,有利必有弊。卡拉库姆大运河规模越大,阿姆河流失的水量越多,直接影响了阿姆河注入咸海的水量,使咸海面积大范围缩减,带来一系列不容忽略的生态问题。此外,通过沙漠地带的运河蒸发、渗漏现象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如今,土库曼斯坦政府正致力于研究如何解决运河的不利影响,力争做到人造工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卡拉库姆沙漠

    世界第四大沙漠

    在土库曼斯坦,近四分之三的国土属于卡拉库姆沙漠的范畴。这片沙漠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四,可装下整个英国或挪威还广有剩余。英国旅行家亚历山大·伯恩斯游经卡拉库姆沙漠时,曾感叹“跟这片大洋一般无边无际的沙漠相比,其他的沙漠显得微不足道”。

    卡拉库姆沙漠的野生骆驼

    ◎地形多变的黑色沙漠

    在突厥语中,卡拉库姆意为“黑沙”,因这片大漠拥有许多黑褐色沙带而得名。黑褐色沙带由棕黑色岩石层沙化形成,混在漫天黄沙中,为多变的沙漠地势增添了神秘。

    按照地形走势,卡拉库姆沙漠可分为东南部分、中央部分及北部外温古兹三大地段。东南部分沙漠多为沙漠平原,平坦辽阔,沙丘起伏,沙岗遍布。中央部分多为洼地,分布着许多龟裂地和盐沼池,在夏季,一些较浅的盐沼池全部蒸发,池底大块裂开变成龟裂地,直到较为湿润的春季,地下水涌出地表,这些盐沼池才会重新出现。外温古兹部分是高原地带,暴风好似刻刀,在这里吹刻出无数高大的沙丘,沙丘与沙丘之间形成低凹的盆地。降水及地下水渗出时,盆地存贮了积水,加上外围沙丘挡住了暴风和部分阳光,积水蒸发缓慢,这些盆地地表逐渐形成厚厚的沉积黏土层。

    沙漠昼夜温差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时常狂风大作,漫天尘沙。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仍有生命力顽强的动植物生长其中。每到春季,卡拉库姆沙漠会冒出苔草、金合欢等矮小植物,不过,这些植物的寿命最多延续到5月份。沙漠动物大都体形矮小,蚂蚁、老鼠、蜥蜴、蝎子、蛇虫和陆龟大都躲在沙下,也有体形稍大的沙狐、羚羊和狼奔驰在沙漠上。生存在沙漠上的牧民,养殖的牲畜多为耐高温、耐干渴的卡拉库尔绵羊和骆驼。卡拉库姆运河建成后,贯通沙漠南部地区,极大地改善了沙漠的生存环境,牧业和农业进一步发达起来。

    卡拉库姆大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迄今为止,土库曼斯坦政府已在沙漠建起多个大型工业气田、硫矿采矿场及冶炼厂等。

    ◎雷佩泰克自然保护区

    多变的地势带来不同的风景,卡拉库姆大沙漠拥有很多风姿独具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的眼球。其中,雷佩泰克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级的“沙漠样带”,留住了独特的沙漠地理景观,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沙漠生态体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